只要來到位於奧地利與捷克邊界邊上的克倫洛夫,就不難了解為什麼這座人口僅1.4萬人的小鎮,每年卻可以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百萬旅客的到訪;走進超過750年歷史的舊城,看著伏爾塔瓦河Vltava環繞的城區與佇立在山頭上的城堡,最具有代表性的「彩繪塔Zámecká 」將為你留下無比的印象與回憶;這裡是走進穿越時空的入口,在褪去中古時代的戰亂與疾病的黑暗色彩,留下的是現在宛若五顏六色寶石般耀眼的小鎮風光,這裡是捷克除了布拉格Prague之外,最常出現在明信片中的場景,如同奧地利的哈斯塔特Hallstatt,這裡是另一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遺產的小鎮。(延伸閱讀:明信片裡的旅行 (1):哈斯塔特HALLSTATT / 奧地利)
一段歷史:「五瓣玫瑰」與「捷克的克倫洛夫」
13世紀中葉,1250年代,被波西米亞王國蜿蜒的母親河:伏爾塔瓦河環繞的淺灘,正式以建城者:維提克Vitek家族的克魯毛Krumau為名,出現在史冊之中(Krumau為德文,捷克語為Krumlov),百年後維提克家族中落,小鎮便讓渡與羅森柏格家族Rozmberk(又有人譯作玫瑰家族或薔薇家族),此時正值歐洲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浪潮,城市因而吹起了雅致的文藝復興風格,是小鎮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家族,而其家族的族徽:五瓣玫瑰,因此充斥在小鎮之中,至今依舊是城市的代表物,城市裡唯一的一間五星級飯店,便以玫瑰為名,成為進到城市時必經的歷史古蹟地標;每年九月份的城市節慶「玫瑰節」也是一年之中,最盛大的活動。
時間來到17世紀,來自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與愛根堡家族Eggenberg,在統治的百年間,又為城中添上了巴洛克式樣貌;而後德國的史瓦森伯格家族Schwarzenberg,又在統治的兩百年間,帶來了廣場上的瘟疫柱與城堡內洛可可風格的妝點;20世紀初,在奧匈帝國瓦解、哈布斯堡家族式微之後,20世紀初,捷克軍隊正式將此地從德、奧雙國的統治中納入統制範圍,兩次的世界大戰之後,便將住在這裡的德語人口逐出,才將城市名字由德文的克魯毛Krumau改回捷克語的Krumlov,為了紀念(或警惕),便在小鎮前加上了「捷克的Český」的字樣,成為現在著名的CK小鎮。
中世紀的一磚一瓦,在這裡一覽無遺
在歷史的洪流裡,意外的是小鎮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破壞,景觀上依舊維持著中世紀的樣貌,河流彎彎,將整個歷史古城區包圍,赭紅色的屋簷,高聳的房舍牆面,有著淡雅的色彩與過去裝飾用的彩繪,穿梭在狹小的巷弄之間,有時開闊、有時在間隙中,見到河流對側那坐落在高處的龐大城堡,不時有別有洞天之感。
越過小橋,城堡入口就在不遠處,這裡聚集了許多觀光取向的店舖與咖啡廳;沿著斜坡一路向上,是過去城堡物資倉庫與馬廄所在的第一庭院,跨過現在眷養著熊的護城河,才真正的進到城堡主體之中,印入眼簾的是過去戍衛軍隊的司令部與巴洛克式的造幣廠,而城堡的地標「彩繪塔」也是因戰略需求所興建的瞭望塔,為了造就出富裕的城市形象,和之後的第三庭院、第四庭院相同,以「五彩拉毛粉飾Sgraffito」(透過刮除表面的建材,透出底部色彩) 的工法,做出亦真亦假的立體錯覺感,這樣的工藝技術,成為了城堡裡的重要看點。
繼續向上穿過第四庭院,便踏上了斗篷橋Plášťový most,兩側的聖人雕像與開闊的視野,這裡便已經來到了小鎮的高點,坡上的空中花園,是愛根堡家族統治之下最後的建設,這裡是旅人最愛駐足的地點,180度的視野,可以將城堡與城區盡收眼底,橋邊一面不怎麼起眼,但訴說著台灣人為此處維修有所貢獻的的小小金屬牌,也才讓人瞭解道台灣與捷克之間其實除了觀光、商業之外,還有更多的文化交流。
小鎮裡的夜晚與冬陽
在公司的前任行程規畫師的文字描寫之中,以「星星與月亮的故鄉」描述這裡,這段文字描述來由已經不可考,但是在幾次的到訪與入住舊城,每到夜幕低垂,路燈發出靄靄的柔光,總會不自覺的在晚餐後,再次從薔薇酒店前的廣場漫步到山丘上的城堡,看著小鎮房舍中的燈光點起,滿月時撒落的月光,微光下的彩繪塔與小鎮全景,宛若時間靜止般的瞬間,是絕對不會讓人失望的景致。 冬季的靜謐,和夏季的人來人往,又別有一番風情,風雪中的街道,更顯出燈火透出的溫暖氛圍,一次遇上夜間導覽的當地團體,穿著傳統服飾的嚮導,在大雪之中舉著火炬領著團體穿梭在巷弄之中,訴說著過去歷史的點滴,字句之間,更能感受到對小鎮炙熱的熱情與溫度;這裡夏天很美,我卻更愛深冬時的純淨與寒冷之中不經意遇見人所滲透出地溫度。
旅行相關資訊:
‧ CK小鎮觀光局網站:開新視窗
‧ 薔薇酒店Hotel Růže網站:開新視窗